中国人大网刊发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经验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7日 14:59 浏览量:5823
近日,中国人大网在地方人大栏目刊发《苏州姑苏:老旧小区逆生长 “社情民意联系日”的人民民主故事》,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的古城瑰宝、灵魂核心,也面临着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姑苏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人大工作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以“社情民意联系日”工作为抓手,依托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等,努力用“民生微实事”撬动“百姓大民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姑苏古城落地生根。
社情民意联系日,听取民意“零距离”
“我把问题反映给人大代表,没想到很快就解决了。”金阊街道阊门社区居民刘先生感慨道。
刘先生反映的梵门桥公共过道属于无物业老旧小区,同时也是周边数十户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该过道因年久失修,存在瓦片掉落伤人的风险。但因为产权不明等原因,无法落实维修资金,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在“社情民意联系日”接待刘先生的区人大代表,第一时间把群众诉求传递给社区联动工作站,工作站启用民生小事专项经费,组织专业施工队对公共过道进行了修复。
这一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快速解决,正是“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开展以来的缩影。小区绿化修剪、墙面路面维修、增设晾晒设施和休闲桌椅、新建公共车棚、安装充电桩等老旧小区“疑难杂症”均得到了快速处置解决。
2022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好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的决议》,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固定为姑苏区的“社情民意联系日”,组织人大代表等走进社区倾听民意、回应民需、化解矛盾。
一场接一场的“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搭起了畅通民意、关注民生的“连心桥”。截至目前,共计接待居民群众4779位,收集问题诉求2616件,听取意见建议2416件,累计解决或答复4200余件。
社区事情居民“说了算”,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的背后是城市更新、古城保护的路径探索。实践中,若改造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居民诉求未得到足够重视,会导致施工实际操作与居民期待存在差距。
“永林二区小游园的地面破损多时,希望尽快能得到修复平整。”“永林二区47至54幢没有楼道灯,老年人夜间上下楼很危险。”
在新湘苑社区开展的“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永林二区“改造提升”一直是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
居民代表们围绕小区周边道路交通、小区环境、设施配套等问题提了很多意见建议。区人大代表仔细倾听诉求,了解群众意愿,及时反馈、处理。
政府形成老旧小区的初步改造方案,再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重点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后,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真正实现“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说了算”。
“迅速畅通的反馈机制,使得居民的各类意见不仅能被听见,还能被落实,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不断提升,社区事情居民‘说了算’,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更有获得感。”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
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为民服务“真解难”
“‘社情民意联系日’等收集到的居民诉求,能第一时间处置的,就通过民生小事快速解决。某些涉及共性问题的,按照‘系统性规划、阶段性安排、项目制推进’方式,列入实事项目储备库,请代表们票决。”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在2023年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收集的需求,选出了居民热盼的民生实事。代表全程参与决定民生实事项目,是实现全社会意愿最大公约数的重要路径,充分保障了人民的事情人民做主。
作为苏州的古城区,姑苏区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为此,代表们票决出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对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改造,涉及助行、助力、助浴、助急、防滑等方面,全年预计完成1300户。这对探索一条具有古城区特色的应对老龄化道路,具有积极意义。
古城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小桥流水人家”的文脉背后,也带来交通压力大的烦恼。为此,代表票决选出停车泊位优化建设项目,在群众停车需求集中处,新增泊位近1.5万个。
票决制工作开展七年来,共产生民生实事项目110项,累计投入资金128188.39万元。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机。
“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丰富拓展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展现新作为。”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