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朋友圈”圈出群众满满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14:23 浏览量:830
粉墙黛瓦,廊檐婉转间,姑苏古巷里,传来阵阵吴侬软语间,原来是“板凳议事会”正在开展。这一刻,古巷“朋友圈”又热闹了起来。人大代表、社区书记、古巷“民星”、海棠先锋等团团围坐在井边,正在为不久前居民在“社情民意联系日”中提出的“急难愁盼”出谋划策。
古井凝聚古巷“朋友圈”,议事阵地再升级
近日,平江路上又一个民主议事阵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居民们纷纷帮忙“照顾”着现场……
井边,是老苏州人最爱的地方,同时也是平江路最早的民主议事阵地。2015年以来,在姑苏区人大代表、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的主持和协调下,推进了“古井老井保护三部曲”,对社区24口古井进行维护、清淤及文化内涵的深挖,重启了井边议事阵地。2020年,钮家巷社区联合大儒巷社区、历史街区社区还原了“板凳议事会”,充分调动积极性,将群众的问题带到现场,大家拿着板凳围坐在一起,发挥群众力量,协商议事。2021年,在帮助居民解决晾晒问题的同时,民主议事阵地再升级,进一步打造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议事阵地,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主动性。
古城区老年居民较多,姑苏区人大平江街道工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大部分老年人不擅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积极探索建立线下古巷“朋友圈”,及时发现“新鲜事”,主动解决“老难题”,邻里之间感情越来越亲密,交流越来越顺畅。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古巷“民星”齐助力
近日,大儒巷社区的冯家豪又在帮着社区忙前忙后地召开“板凳议事会”了。作为大儒巷社区的一名党员,冯家豪自觉担任起了古巷“联络员”,时刻关心辖区居民的所急所想,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反馈问题,协调邻里关系,成了名副其实的古巷“民星”
在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巷“朋友圈”,人大代表联手圈内“民星”,为辖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并提供便利生活服务。古城街口巷间窨井盖多,电瓶车经过常常会产生噪音,热心居民黄祖德对症下药,发明了“静音装置”;持有高级电工证的退休居民宋豫,多年来自发为邻里独居老人们免费换灯泡;疫情期间,居民周静英化身“三严阿姨”,在平江路上主动用苏州话和普通话录制“双语”疫情防控提示语,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
古巷“朋友圈”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平江街道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实现了在党组织引领下,人大代表参与、居民自治与多方共治良性循环,在协调配合中走向善治,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居民民主自治合法合规。
广听民意、善纳民智,推动“朋友圈”走深走实
“张书记,我每天都来这里看进度呢,您放心吧。”近日,住在钮家巷的钟阿姨一边笑着,一边拉着张英缨的手,来看看巷子里石砖安全美缝施工进度。不久前,在社区“社情民意联系日”中,钟阿姨提出了钮家巷路面的石砖空隙问题。随后,古巷“民星”在钮家巷召开了议事会,共同商议如何在保留古巷韵味的同时保证居民出行安全,人大代表牵线古建单位,社区书记、古巷“民星”出谋划策,海棠先锋走访调研。目前,石砖安全美缝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公共花坛守护、石砖安全美缝、悬桥巷60号大院改造... ...近年来,平江街道持续探索人大代表民情直通车,建立古巷“朋友圈”,以“板凳议事会”、“追光议事会”等方式,依托“人大代表社区周周行”、“社情民意联系日”等平台,不断升级民主议事阵地,广听民意、善纳民智,深入实施“民事、民意、民决、民办”,推动“民生工程”转化成“民心工程”。
“我们要始终坚持通过居民提出需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部门链接资源的方式,共同探索方法,协商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街道工委主任胡红卫表示。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平江街道将继续拓展古巷“朋友圈”,聚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意愿,“圈”出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下一篇: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创新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