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 居民点赞古巷“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8日 14:30 浏览量:1570
粉墙黛瓦,廊檐婉转间,走进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的街巷里,在一阵阵吴侬软语间,原来是“板凳议事会”正在开展,古巷“朋友圈”又热闹了起来。社区书记、人大代表、海棠先锋、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团团围在古井老井前,正在为眼前的难事出谋划策。
商以求同议以成事,古井凝聚古巷“朋友圈”
“井水有点浑浊,还有点小虫子,也有点气味”“水不太清,有时随着天气,像今天比较闷热水就会有味道”,钮家巷的居民正像朋友一样在眼前这口古井前议事。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认为古井老井保护迫在眉睫。
在姑苏区人大代表、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的主持和协调下,居民们就如何推进“古井老井保护三部曲”开展热烈而轻松的讨论并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第一步是逐一排查,测量尺寸,登记编号,精心定制安装纯天然防腐木井盖,统一制作古井老井标牌;第二步是成立清涟古井老井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系统维护,解决水质问题;第三步是开放引导井边居民讨论形成古井老井保护公约,倡导激发社区居民古城保护的自治意识,促进常态长效。
“古井老井清澈了,怎么样才能让这些活名片走出去?”居民又担心了起来。“咱们可以成立‘井文化宣传’行动支部,深入挖掘古井老井历史文化,邀请井边居民共同诉说井的故事。”另一位居民如是说。
据悉,古城区老年居民较多,姑苏区人大平江街道工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大部分老年人不擅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积极探索建立线下古巷“朋友圈”,及时发现“新鲜事”,主动解决“老难题”,邻里之间感情越来越亲密,交流越来越顺畅。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
在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巷“朋友圈”,人大代表联手圈内“民星”,为辖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和安全保障提供便利。古城街口巷间窨井盖多,电瓶车经过常常会产生噪音,热心居民黄祖德对症下药,用500多个橡胶垫免费为社区街面井盖加装静音装置;持有高级电工证的退休居民宋豫,多年来自发为邻里独居老人们免费换灯泡,提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疫情期间,平江路上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常常不戴口罩,居民周静英化身“三严阿姨”,主动用苏州话和普通话录制“双语”疫情防控提示语,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
古巷“朋友圈”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平江街道在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实现了在党组织引领下,人大代表参与、居民自治与多方共治良性循环,在协调配合中走向善治,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居民民主自治合法合规。
公共花坛守护、石砖安全美缝、悬桥巷60号大院改造... ...近年来,平江街道通过探索人大代表民情直通车,建立“板凳议事会”,拓展古巷“朋友圈”等一项项生动的民主实践,广听民意、善纳民智,依托“人大代表社区周周行”“社情民意联系日”平台、民主议事阵地、古巷“朋友圈”载体,深入实施“民事、民意、民决、民办”,不断将“民生工程”转化成“民心工程”。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街道工委主任表示:“要始终坚持人大代表全程参与,通过居民提出需求,共同探索方法,部门链接资源,协调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决策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古井老井是古城苏州的眼睛,千百年来见证了居民们的栖居生息,清晨洗漱,中午淘米,傍晚洗衣,是老苏州灵动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不,在井旁,人大代表,居民朋友们又开始“加载新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