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人大代表实境课堂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3日 09:40 浏览量:431
钮家巷社区位于苏州古城区中心,辖区临靠中国历史名街平江路,内有建于清代的潘世恩宅(苏州状元博物馆)、董氏义庄等一大批历史古迹,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作为一名苏州市人大代表、基层社区党委书记,如何把古城老街融入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好历史老街的保护性开发,是我应尽的职责,也是我开设小巷深处代表实境课堂的初衷,同时,也成为人大街道工委创新打造的“领阅平江”代表工作特色品牌的基础。今年6月,江苏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吕振霖亲临苏州姑苏区进行现场授牌,“领阅平江”被江苏地方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列为实训基地。
钮家巷社区是姑苏典型的古城老社区,也是景区与居民区融合一体的社区,老人、老房、老设施,社区居民多,配套设施差,管理的难度很大。我通过“两代表一委员”接待日、“民情直通车”、“代表联系箱”等多个渠道,为苏州市政府的实事工程广泛征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用“开、动、用、亮”四字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法代言民生,及时发现居民难点痛点,通过代表建议帮助居民尽快解决落实。把政府的实事工程真正做成惠民工程。两届人大会议期间我共计提出了代表建议21条,如古建老宅保护修缮项目做到了老宅居民幸福搬迁;改厕工程啃掉“硬骨头”助古城老人喜圆儿时梦;背街小巷架空线整治入地工程使古城天空又见清朗……,其中《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架空线整治和入地工作的建议》2019年12月被苏州市人大评为优秀建议。一个个居民诉求、一条条代表建议、一项项工程落地,社区民生项目真正变成了居民点赞的民心工程。其中多条建议随着民生亮点工程的增加,参观交流愈来愈多,而且,我发现,我们的各级领导和专家的交流形式发生很大改变,由过去的“听汇报”逐步改变成“看结果”,以前往往是大家坐在会议室里听我汇报,现在更多的是要求去现场“踩点”参观,现场了解实情,居民反映。促使我围绕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打造“听+看”结合的实境课堂,满足不同层次代表团的交流学习需求,目前已规划出不同主题的学习参观路线二条,时长从两小时到半天不等,实现了学习个性化定制。
钮家巷3号苏州状元博物馆和东升里13号右见文化坐落在社区的背街小巷中,是我2020年打造的二个人大代表实境课堂,首创以“民生课堂”、“实践课堂”为架构的现场教学模式吸引了各省市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沿路让每个走在小巷中的参观者都能看到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的成功,展现出党和政府的关爱、社区的温暖。实境课堂用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鲜活案例,实现教与学、游想与做的有机统一,取得了互学互鉴的好成效。
“巷里巷外”实境课堂设有两条路线:一是从干将东路平江路南路口进到雪糕桥,途经肖家巷到酱油弄,到达东升里13号右见文化,最后从志恒里出到平江路参观,南北两端路口均可出。这条路线沿路有平江路、平江河、架空线整治和入地街巷,300米东升里文艺长廊,风格独特,兼具市井弄堂的烟火气和现代艺术的氛围。二是从临顿路进到钮家巷3号苏州状元博物馆,途径钮家巷到东升里,到达右见文化,最后由志恒里出到平江路参观,南北两端路口均可出。这条线路有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社区井治理现景、架空线整治和入地街巷,300米东升里文化长廊,融合了中西历史文化,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传承与创新。此外,两条线路都能体验最古朴的苏州民俗:沿途可以看到茶馆、评弹、刺绣、旗袍的工艺;品尝到本土风味美食;还能听到每一副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后焕然一新的街巷面貌……
钮家巷社区人大代表实境课堂自2020年创办以来,克服疫情影响,已接待来自江苏地方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和深圳人大干部培训中心的10个省市区共424位人大干部、代表的参观学习。不少参观者表示,现场讲解的人大代表履职经验分享非常实用,在实境课堂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保护与民生小事的融合,可以将课堂模式也因地制宜地引入到自己的城市,可借鉴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