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记姑苏区人大代表刘嫣静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17:24 浏览量:1397
刘嫣静,姑苏区人大代表——苏州市金阊区培智学校校长,她是一位智障儿童的守护天使,她也是孩子们口中的“老师妈妈”。十几年来,她把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在孩子们的成长和学校的建设上;当选为代表以后,她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代表履职水平,更加关注全区智力残疾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智障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履职路上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一份特别的建议
今年的4月10日,对于刘嫣静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她高兴地收到了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姑苏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好‘阳光福民’行动计划,为我区残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对特教学生的热爱。您建议在“阳光福民”十大行动计划中增加救助范围,为我区三所培智学校内近200名残疾学生提供免费“阳光午餐”,根据2014年1月8日姑苏区慈善基金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审计通过的《姑苏区慈善基金会2014年慈善资助计划及经费预算》,“阳光福民”工程已列入2014年区慈善资助计划,阳光午餐计划作为工程组成部分将于今年启动实施,计划将为在我区三所培智学校就读的姑苏户籍的残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缓解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区慈善基金会将于近期会同区教体局协商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再次感谢您对慈善工作和弱势群体的关心支持!
答复拿在手里,刘嫣静代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这样终于可以给这些智障孩子们一个交代了。刘嫣静代表在调查中发现:智力残疾少年儿童是困难群体中尤为困难和特殊的一个群体。随着姑苏区的成立,我区特殊教育事业面临“一区三校”新格局,沧浪、平江、金阊三所培智学校承担着我区3至18周岁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任务。目前,三所培智学校在校学生数接近200名。同时,作为弱势中的弱势群体,智障学生家庭往往承受着精神及经济的双重压力,负担较重。虽然,2005年起我市率先实现了特殊学生免费接收义务教育的工作目标,但家长们仍需承担学生每月午餐费用,约计160元/月。我市已有如昆山等部分县市区已经落实在校残疾学生的免费午餐问题。结合2014姑苏区政府实事项目,建议在实施“阳光福民”十大行动计划中,增加救助范围,为我区三所培智学校内近200名残疾学生提供免费“阳光午餐”,既解决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为弱势群体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于是在姑苏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刘嫣静代表提出了《关于实施好“阳光福民”行动计划,为我区残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建议》。
一段感人的故事
刘嫣静是土生土长的苏州姑娘,一次偶然,让刘嫣静与智障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她还是一名幼儿教师。2002年6月,在一次党员献爱心的活动中,来到了金阊培智学校,义务地教导那些智障学生做手工。一堂爱心课,激荡出刘嫣静心中深深的悲悯,更改变了她的教育梦想。培智学校孩子们无邪的眼神和蹒跚的身影始终在她脑海挥之不去,“从那一天起,我内心就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渴望,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残障儿童。”此时,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摆在刘嫣静眼前:一面是已经有所成就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女教师,一面是眼中挥之不去的智障孩童的笑脸。“不知为何,自己当初给培智学校上课孩子的身影老在我眼前晃,也许这就是缘分,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那群特殊的孩子。”好在还有家人支持,让她拿定了主意。
这一年,恰逢苏州市进行市区区划调整,28岁的刘嫣静放弃了原来的专业与发展,主动要求调到金阊区培智学校任教。“我是你们的新老师,但我会努力地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的妈妈!”开学的就职宣言诠释了爱与责任,伴着刘嫣静只身前行。
从教以来,她用母亲般的爱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用超乎寻常的忍耐力一次又一次地照顾不懂自理的孩子;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一遍又一遍地疏导胆小自闭的孩子。在她的示范引领下,金阊培智成立了“老师妈妈”团队。对住宿的孩子进行“一帮一”的“周末妈妈”关爱行动,让孩子体验家庭生活的温馨;成立教师“爱生圆梦基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孤残及贫困孩子发起“爱生牛奶接力”活动;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刘嫣静象一只领头雁,带领团队教师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耐心细致的关爱、培育特殊学生。
刘嫣静代表深知,个人帮助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激发起每一名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与智慧,才能真正实现呵护每一名残障学生的重任。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学校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与扶持,织就了一个由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多方联动,齐心协力助残育残的情网,切实解决了智障少年儿童早期教育、生活福利以及求职就业等实际问题。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
十一年来,刘嫣静代表以她的大爱,与那群特殊孩子之间,演绎了许许多多平凡而感人的故事,也成就了一位特教战线的先进典型。“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 “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苏州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等称号。(金阊街道人大工委)